服务热线:400-658-8981

专注健康检测
打造健康生态 共享美好未来

首页> 新闻中心> 行业资讯

肌少症离我们有多远?中老年人需警惕的健康隐患

发布时间:2025-09-16 10:51:08

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,健康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在众多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中,肌少症并非遥远的概念,它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、独立性与寿命。因此,了解肌少症的本质、风险因素、潜在危害以及预防与干预措施,对于中老年人及其家庭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肌少症是什么?
肌少症是指随年龄增长出现的骨骼肌量、肌力以及体能的进行性下降。其核心包括三个方面:肌肉量减少、肌力减弱以及功能能力下降(如步速变慢、体力下降等)。不同于急性肌肉萎缩或由特定疾病直接引起的肌肉丧失,肌少症更多体现为慢性、系统性的肌肉退化,通常伴随代谢、激素与营养状态的变化。
二、肌少症的普遍性与潜伏性
肌少症并非仅发生在极高龄人群。研究显示,中年以后肌肉质量与功能会逐年下降,40岁左右即可察觉微小变化,而在60岁后这种下降速度会加快。尽管个体差异较大,但在没有积极干预的情况下,肌少症的发生与进展对多数中老年人来说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。简单来说,肌少症并不遥远,它正潜伏在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状态之中。
三、肌少症带来的健康隐患
1) 跌倒与骨折风险增加:肌力下降与步态不稳直接导致跌倒概率升高,进而增加骨折风险,常导致长期卧床与功能丧失。
2)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:日常活动如起立、上楼梯、提物等受到影响,独立生活能力减弱,需他人帮助或进入护理机构。
3) 慢性病负担加重:肌肉是重要的代谢器官,其减少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、能量代谢与炎症调节,可能使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疾病管理变得更困难。
4) 生活质量与精神健康受损:活动受限、社交减少,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与焦虑情绪。
肌少症
四、预防与干预:中老年人的实用策略
规律抗阻训练(力量训练):力量训练是预防与改善肌少症的基石。推荐每周至少2–3次,针对主要肌群进行负重或阻力训练,可有效增加肌力与肌肉量。对于初学者,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。
充足且均衡的蛋白质摄入:摄入足够优质蛋白质有助于肌肉合成。中老年人蛋白质需求较青壮年更高,每餐分配蛋白质摄入(如每餐20–30克)更有利于维持或增加肌肉。
综合体能训练:结合平衡、柔韧与有氧训练可提升功能性体能,降低跌倒风险。
慢性病管理与药物评估:积极控制慢性疾病,定期评估长期用药的必要性与副作用,必要时与医生协商调整用药方案。
五、医学筛查与早期识别的重要性
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。临床上可通过X-Age肌少症数字化评估与干预系统测量握力、步速、体成分分析(如生物电阻抗分析BIA)来评估肌肉量与功能。中老年人在常规体检中加入肌力与体能筛查,能尽早发现问题并开展针对性训练与营养干预。
肌少症并非遥不可及的疾病,而是与年龄、生活方式及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隐性健康威胁。对于中老年人而言,认识风险、早期筛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,既能维护身体功能与独立生活能力,又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因跌倒、骨折与慢性病并发而带来的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