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400-658-8981

专注健康检测
打造健康生态 共享美好未来

首页> 新闻中心> 行业资讯

预防肌少症从何时开始?30岁后就要做的肌肉保护计划

发布时间:2025-09-22 17:00:04

肌少症是指随年龄增长出现的骨骼肌质量和功能逐渐下降的状态,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与独立性。预防肌少症的最佳时机并非等到老年才开始,而应从成年早期便有意识地采取干预;尤其是30岁以后,肌肉质量的自然下滑速度可能逐渐加快,因此应及早建立系统的肌肉保护计划,以延缓或减少功能衰退。
一、科学评估与认识是基础
个体应了解自身体成分、肌力与体能状况,利用体重、握力和步速等简单指标进行自我监测,必要时寻求专业体成分分析与体能评估,以便制定个性化方案。肌少症数字化评估与干预系统SMC-1000作为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工具集评估诊断、营养干预、运动干预为一体,通过数字化的诊疗流程,实现对肌少症的精准筛查与诊断。测试指标涵盖肌力、步速、平衡、肌肉量等数十项内容,并依据个体化的诊断结果,通过智能处方决策系统,提供营养和运动解决方案。 
肌少症
二、肌少症的干预和防范指南
1、运动干预是核心。以抗阻训练为主,结合有氧运动与灵活性练习。每周至少进行2–3次、每次20–60分钟的抗阻训练,针对大肌群(如腿部、臀部、背部和上肢)进行多关节复合动作,有利于增加或维持肌肉质量与力量。适度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行)可改善心肺功能与代谢健康,而平衡与柔韧性训练能降低跌倒风险。
2、营养支持不可忽视。保证充足的高质量蛋白质摄入(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约1.0–1.2克,随年龄与活动量可调整),分配到一日多餐中以促进肌蛋白合成。充足的能量摄入、防止长期热量不足同样重要。维生素D、钙及抗氧化营养素对肌肉与骨骼健康具有辅助作用,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补充。
3、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管理也是关键。戒烟限酒、保证充足睡眠、控制慢性疾病(如糖尿病、慢性炎症状态)与避免长期卧床或久坐,均能减少肌肉流失的风险。心理健康与社会参与也有助于维持活动水平与自我管理动力。
早期介入与长期坚持,30岁以后开始实施肌肉保护计划具有现实意义:通过评估、运动、营养与生活方式的协同干预,可以显著推迟肌少症的发生,提高中老年期的功能独立性与生活质量,帮助维持肌肉质量与功能,促使晚年更加健康、自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