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400-658-8981

如何早期发现肌少症?这些检查和表现要知道
发布时间:2025-09-17 14:30:22
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、力量和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综合征,常见于老年人并与跌倒、衰弱和生活质量下降密切相关。早期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延缓其进展,降低并发症风险。
一、肌少症主要临床表现
1) 肌力下降:患者常抱怨拧罐头盖、抬提重物或起身时感觉无力。握力下降是常用的早期警示信号。
2) 体能减退:表现为步速变慢、耐力下降、活动量减少,日常行走距离缩短或需要更多休息。
3) 体重与肌肉量变化:体重明显下降或臀腿围、臂围减小提示肌肉量流失。
4) 功能受限:起立、上下楼或从椅子上站起时困难,独立生活能力下降。
二、常用筛查与诊断检查
· 握力测定:使用握力计测量握力,男性与女性有不同参考值,握力低是肌少症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· 步速测量:通常测量4米或6米步速,步速 ≤0.8–0.9 m/s提示功能受限,结合其他指标有助于诊断。
· 肌肉质量评估:常用双能X线吸收法(DXA)或生物电阻抗分析(BIA)测量骨骼肌量指数(SMI或ASM/身高²),低于既定阈值支持肌少症诊断。
· 体能测试:短体能测试(SPPB)、坐站试验(五次起立)等可评估下肢功能与综合体能状况。
鸿泰盛X-Age肌少症数字化评估与干预系统集评估诊断、营养干预、运动干预为一体,覆盖“快速筛查→客观诊断→标准化干预→数据化管理”的全流程闭环方案,可以全面评估肌少症。
三、筛查时机与人群
1) 高危人群优先筛查:65岁以上老年人、体重明显下降者、长期卧床或慢性病(如慢性心肺病、肾病、糖尿病)患者应主动筛查。
2) 常规体检纳入简易测试:在社区与门诊可将握力与步速测量作为常规筛查项目,便于早期发现风险个体。
四、临床意义与建议
1) 及早识别以尽早干预:发现肌少症早期表现后,应尽快评估营养状况、生活方式与病因,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(包括蛋白质充足摄入、抗阻训练与适度有氧运动)。
2) 多学科协作:老年科、康复科、营养科与基层医疗机构应协同开展筛查与干预,以提高识别率与干预效果。
肌少症的早期发现依赖于对握力、步速与肌肉质量的简便测量以及对体能与日常功能变化的敏感观察。对高危人群开展常规筛查并结合营养与运动干预,可有效改善预后,维护老年人生活独立性与生活质量。